上海市黃浦區淮海中路845號。6437-4902。
據說以前老上海的年輕人約會,去「紅房子西菜館」就是最高檔慎重了,點個牛排、一瓶可樂,吃完後再到附近電影院看場電影就搞定了。下回就是見雙方父母,安排終身大事了。(什麼!這麼簡單?)可見「紅房子」在當地人心目中的地位,簡直是約會求婚聖地啊!(還有情人節、聖誕節也都是熱門餐廳)
(紅房子所在的大樓)
上海是中國第一大城市,也是中國近代史縮影。上海在清朝時做為與洋人通商的港口,又成為各國在華租界,讓上海充滿異國風情,在上世紀30年代繁華一時,有十里洋場之稱,至今仍然留有許多當年的浪漫餘韻。
(紅房子)
當年的法國租界(原靜安區,現併入黃浦區)遍植梧桐樹做為路樹,至今仍是當地著名的景觀。
外國人到了中國,自然也把西餐帶了進來。而對老上海人來說,「紅房子西菜館」可說是最著名的一家,它代表了那個世代的記憶,成為時代的表徵。(有點像台灣早年的波麗露西餐廳,但比波麗露更加耀眼)
「紅房子西菜館」(Red House Restaurant),1935年創始於霞飛路(現淮海中路),原名「羅威飯店」(CHEZ LOUIS),由義大利猶太人路易·羅威(Louis Rovere)開設,是上海歷史最悠久的法式西餐館之一,上海海派西餐的代表餐廳。
(大門)
1941年,太平洋戰爭爆發,日軍進入法租界,老闆被關入集中營。1945年,日本投降,路易·羅威獲釋後重操舊業,買下亞爾培路(現陝西南路)37號,經營西菜,取名「喜樂意」(CHEZ LOUIS)。
1949年之後,外國人相繼離開中國,上海人劉瑞甫以2000元盤下餐廳,繼續經營西菜。因店外牆漆上紅色,人們便稱之為「紅房子」。在京劇大師梅蘭芳提議下,在1956年註冊登記,正式定名為「紅房子西菜館」。1994年因原店址改建,西菜館搬至淮海中路845號至今。
(VIP包房)
本貓是在樓上包廂用餐,這包廂好漂亮,跟本就是在歐洲古堡內用餐的感覺,大家一下子都變身王子公主了。
(白脫麵包,白脫就是牛油,Butter之譯)
這麵包很像咱們吃熱狗大亨堡用的麵包,好吃。
(什錦色拉)
「色拉」就是沙拉之意,最特別的是用餅乾做成容器,這餅乾就跟「酷聖石Cold Stone冰淇淋」幾乎一樣,是花朵的形狀,這天裡面主要是馬鈴薯沙拉,好吃。
(色拉既是沙拉,沙拉既是色拉)
(羅宋湯)
這是由俄國傳入中國的湯品,就「Russia」的音翻譯為「羅宋」,但據說更早是由波蘭傳到俄國的一種農家鄉村湯品。
(有蕃茄、洋蔥和牛肉片)
這裡做的已是改良成上海口味,胡椒加的蠻多的,成為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一碗羅宋湯,為廣大工農與祖國做出了重大貢獻。
(蛋煎鮭魚)
這是「紅房子」一道很受歡迎的菜色,用蛋衣裹鮭魚去炸,鮭魚肉蠻香的,多汁豐腴但是不會油膩。
(鮭魚排混合蛋香不錯吃)
(炸豬排)
「紅房子」的牛排是招牌菜,如果覺得價位高,可以點個炸豬排。這豬排是裹麵衣去炸,炸的保有肉汁不會乾柴。不過這一大片吃到後面略感單調,但是上海人有辦法,就是倒上一些「辣醬油」,據說是老上海普遍的吃法。
(炸豬排要配辣醬油,是上海式吃法)
本貓以為這醬油會辣,但其實並不會,而是偏酸,其實就是烏醋嘛!(辣醬油,又稱喼汁、烏酢、辣醋醬油、英國黑醋或伍斯特醬Worcestershire sauce,是一種英國調味料,味道酸甜微辣,色澤黑褐。)當初不知是那個天才取名為辣醬油,就一直沿用至今。(冏)
滴到豬排上的確讓味道產生變化,更好入口。所以可以一開始先吃原味,後段加點辣醬油。
(舊法國租界的浪漫梧桐樹)
總之,「紅房子西菜館」在老上海心目中有著難以取代的地位,代表那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與共同記憶。即使物換星移,大家對「紅房子」仍有濃厚的情感在。本貓也好想生活在那個簡單的年代:點一塊牛排、一杯可樂,再看場電影就搞定終身大事的時代。
(2015/1/30)
按讚加入粉絲團
延伸閱讀
- [金門美食] 記德海鮮餐廳:金門澎湃的海味 1858
- [金門美食] 金門牛家莊:豐盛美味的全牛大餐1865
- 【台北世貿站美食】這個港式點心編織酥實在太精美,讓人驚豔捨不得吃,榮登最美港點第一名!世貿名人坊 2023:世貿聯誼社變身名人坊,香港廚神鄭錦富在台打造美味中菜 5587 (1星)
- 【基隆美食】在地人和觀光客一致好評,Google 4.2分3100則,1968年創業《食尚玩家》推薦老店,基隆孝三大腸圈 2023:美味大腸圈、吉古拉,基隆在地美食 5586
- 【台北中正紀念堂站美食】金峰魯肉飯:人潮川流不息的滷肉飯名店,Google評價超過1萬1千則,倒底值不值得去吃呢? 4833
- 【板橋新埔站美食】皇家香港茶餐廳:香港退休警察阿SIR來台開的店 5212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