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門縣金寧鄉伯玉路二段219號。(082)323-311。
金門有五樣著名的伴手禮:高梁酒、貢糖、牛肉乾、一條根、麵線,都是遊客到金門必購的好物。
其中「一條根」是什麼東西呢?這絕對不是周星馳的「我愛一條柴」,而是一種藥用植物。
(有專屬大停車場)
一條根屬於多年生豆科植物,學名「闊葉大豆」,一條根的根、莖、葉、花均可食用,藥用部分主要是根部。一條根的根部很長,扎入土內很深,生長三年的一條根,根長可達50~60公分。生長期在2~3年間的一條根最好。
在金門販售一條根的商家當中,又以「王大夫一條根」最具知名度。
(王大夫一條根文化館)
王家的祖先王騰於1855年(清朝同治年間),由福建同安渡海來到金門,開始行醫濟世,傳至今日已經五代行醫,是金門知名的醫師家族。
(側邊有媒體報導的事跡)
第四代王異生針對金門特產藥材「一條根」進行研發,奠立目前企業的基礎,還成為「金門防衛司令部」的特約醫師。
(王大夫在對岸都有知名度)
「王大夫一條根」早期是店面式的經營,民國82年(1993年)金門戰地政務解除,開始企業化經營,擴大分店,甚至進入中國市場。王異生如今已交棒由第五代擔任總經理。
(王家五代行醫,救人濟世超過百年)
「王大夫」在2008年成立了「王大夫一條根文化館」,位在金門中央的伯玉路二段。佔地廣大,可以停遊覽車。
(門口有發財鑼,讓客人來參觀時敲一下,搏個吉利)
「服務桑梓,誠信經營」是王家五代以來秉持的經營理念。「王大夫」的一條根採用金門野生一條根,真材實料,都有相關農地契作證明,絕不魚目混珠。如果擔心買到假的一條根或是其它地區產的劣質品,到「王大夫」就沒有這個問題。
(室內擺設充滿中國古典風味)
文化館的建築結合傳統江南式建築以及閩南式建築風格,古色古香,裝璜帶有古典之美。
(中央挑高天井,採光良好)
(古典與現代融合的櫃台)
館內不但做為產品展售中心,還保存了過去行醫的相關文物,具有知識性及教育性,也讓「王大夫」更多一份文化氣質。
(傳統中醫藥房都有這種藥箱,抓藥是中藥房一大特色)
(王大夫產品結合傳統與科技)
(這就是一條根)
(一條根作為藥用主要是根部)
(貨真價實的一條根必需要有相關證書)
(樓梯間前方的壁雕,內容是金門熱鬧的廟會)
(二樓的中式手工花窗與貴妃靠)
(貴妃靠。美人憑欄百媚生)
(二樓保存傳統中醫的文物)
(古代的切藥刀)
(磨藥的器具)
(古代出診箱)
這裡展出古代醫生的出診箱,木製品,裡面放各種醫療器材及藥材,光是空箱子就非常的重!本貓覺得不可思議,難道古代中醫個個力大無窮或是武林高手?換成本貓,扛出門走兩步就沒力了,想想還是得靠僕人和馬車啊!
(中式書房傢俱)
(右邊是古代拔罐用的竹製罐子)
(石磨)
(煎藥的小火爐)
(二樓有王家五代行醫的介紹)
(第四代王異生將一條根發揚光大)
(王異生獲聘金防部特約醫生的牌子)
(王大夫熱心公益)
「王大夫」在事業成功之餘還不忘回饋社會、造福鄉里,舉辦或參與多項服務大眾、照顧弱勢的公益善舉,也被許多媒體報導,是良好的企業楷模,企業家當如是也。
(王大夫的媒體報導)
(王大夫的慈善義舉)
(2008年成立文化館的報導)
(一條根苗圃)
在「王大夫一條根文化館」旁有一塊田地,是用來做一條根示範教學的田地。
(一條根苗圃)
(一條根的葉子)
這些小草可不是雜草,乃是一條根的葉子。
(帶葉子的完整一條根,乾燥之後的樣子)
(可以購買一條根回家泡茶)
「王大夫一條根」不斷創新,除了一條根之外還開發了多種產品,可以慢慢選購。
(王大夫滾珠精油露)
(王大夫舒緩貼布)
(王大夫出品的按摩膏與酸痛噴劑)
(一條根面膜)
(一條根洗髮乳和沐浴乳)
(王大夫禮盒,包含一條根茶飲及金門麵線)
(王大夫鉛筆記念品)
金門是個充滿特色的小島,不但有豐富的自然景觀、保存許多傳統閩南聚落、還有過去戰地的遺跡,遊覽之餘,到「王大夫一條根」帶些伴手禮,送禮自用兩相宜。
(2013/8/1)
按讚加入粉絲團
延伸閱讀
- 【台北南京復興站美食】無一壽司:低調小店的無菜單料理,僅有10個座位,只接預約客人,吃得超飽足,誠意滿滿 4462
- 【台北西門站美食】現炸排骨與三軍統帥御用包子、菜肉餛飩,1956年創業,三味香 2023:桃源街總統府旁老店 5166
- 【台北西門站美食】1956年創業台北牛肉麵老店,曾經被颱風吹掉招牌,多年來大家不知道它的名字,桃源街老王記牛肉麵 2023:正宗桃源街牛肉麵,觀光客愛店 5989
- 【台北中山國中站美食】料多實在的大腸蚵仔麵線,台北麵線天王之一,黃金麵線 2023:Google評價4.5(2000則),寶可夢Go戰友激推必吃麵線 5990
- 【台北南京三民站美食】林青霞愛店!不起眼的小店沒有招牌,門口經常有黑頭車出沒,台南財神擔仔麵:懷舊台灣風味小吃是許多大老闆的愛店 5988
- 【台北西門站美食】趙記菜肉餛飩大王 2023:大顆菜肉餛飩老店,傳統外省的回憶與回味 5986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