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101號。(02)2503-3688。
※ 11:30~14:00;17:30~21:30
※ 八寶鴨等大菜需預訂,適合多人用餐(8~10人)
◎ 臉書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25033688/(有菜單)

門面
浪奔、浪流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《上海灘》
上海有很多故事,但是今天本貓要講的「上海故事」是間餐廳,不講上海灘的那個故事。

餐廳內
在天母有間老牌餐廳「方家小館」,主打江浙菜,號稱「天母鼎泰豐」。後來到信義路捷運大安站附近開了分店。後來分店改名「上海故事」,然後搬到松江路現址,轉眼也開了十多年。
「上海故事」位在大樓深處,穿過門房和電梯。餐廳座位不算多,有包廂。

小菜,需付費
「上海故事」主要提供江浙菜(含上海菜)為主。江浙菜在早年兩蔣時代相當風行,因為老蔣是浙江人,也任用不少同鄉,因此這是許多黨政軍要員的家鄉菜,被暱稱為「官菜」。隨著時代改變以及消費者的口味,後來就加入許多受歡迎的菜色,並不侷限在江浙菜,例如川菜宮保雞丁、客家菜客家小炒這邊都點得到,這點是市場使然,本貓倒是覺得沒關係,融合各種菜系也挺好,好吃最重要。
菜色很多是這邊的優點,如八寶鴨、砂鍋花三鮮等大菜需要預約(最好一桌人分享)。

小籠湯包(小份)
小籠湯包是江浙菜的代表菜之一,也是台灣聞名國際的代表美食。「上海故事」的小籠湯包個頭明顯比別家要大得多,有些店真的是「小」籠湯包。

小籠湯包
外皮薄而不易破、豬肉餡本身帶有肉香、湯汁鮮香不油膩,是蠻不錯的小籠湯包,建議必點。

寧式鱔糊
炒鱔糊是一道很有江浙風味的菜餚,這裡有兩種烹飪方式:清炒鱔糊或寧式鱔糊,後者有加韭黃一起炒,本貓點的是寧式鱔糊。上桌後要拌一拌,做的中規中矩,調味稍減,不會太重鹹。

無錫排骨
傳統上海本幫菜口味重甜重鹹,號稱「濃油赤醬、重糖色豔」,東坡肉可謂代表。上海週邊的無錫有一道名菜無錫排骨,也是重甜重鹹開胃下飯。「上海故事」做的很軟爛,但是有減糖減鹽,還是有肉香,蠻適合長輩用餐。

清炒蝦仁
上海人愛吃河鮮少吃海鮮,清炒蝦仁是道名菜,看起來很單純,其實是手工繁複的菜。店家選用河蝦不用一般海蝦,先將新鮮蝦子手工剝殼,蝦仁一定要瀝乾水份,裹蛋白和太白粉再去炒,吃起來清脆鮮美還帶點滑口,可以先吃原味再沾一點醋增添酸香,這家做的蠻不錯的。店家也有豆苗蝦仁不同的版本。

雪菜春筍
雪菜是種很外省色彩的菜,它帶有特別的香氣,在江浙菜中很常見,配上細嫩的春筍不錯吃。如果到冬天,就換成雪菜冬筍了。

上海菜飯
上海菜飯是上海的特色料理,砂鍋內的青江菜顏色碧綠,米飯略帶一點鍋巴焦香,香氣十足爽口開胃。傳統做法有較重的豬油香,現代台灣流行減油,但本貓還是懷念帶點豬油的版本。
上海菜飯要好吃最好是現做的,因此青江菜還能保持綠色。有些店家的上海菜飯菜色偏咖啡黃,那是因為保溫過久,菜葉才會從綠轉黃。在家庭吃不會太講究,但在上海餐館吃的正統上海菜飯,青江菜要綠色的才好。這點本貓是跟上海老先生討教過的。

醃篤鮮
醃篤鮮是江浙菜代表名湯,醃是指醃肉(家鄉肉),篤是上海話「小火慢燉」的意思,鮮是指鮮肉,也就是老肉燉鮮豬肉的意思。家鄉肉不一定好取得,可用金華火腿代替。湯底以雞湯為主,通常加入青江菜、百頁結、竹筍當配料。

醃篤鮮
「上海故事」的醃篤鮮湯頭喝起來溫順不油,很暖胃,而且還可以免費加湯,CP值高,建議必點。如果人多就預訂砂鍋花三鮮。

豆沙鍋餅
豆沙鍋餅是江浙館子常見的中式甜點,好的鍋餅要做得薄、豆沙餡香、吃起來不油膩,「上海故事」做得不錯。
總之,「上海故事」的餐點眾多,選擇度高,菜色大多中規中矩,雖說不會太驚豔,但絕對很安全,是口碑穩定的老店。菜色做的軟爛並且減鹽減糖不油膩,仍然保有香氣,適合帶長輩來用餐。價錢也蠻經濟實惠,均消大概在600~700元就可以吃很飽。有聚餐宴客的需求,「上海故事」是五星飯店之外平價的選擇。
◎ 貓大爺新蘆線美食 (上):松江南京站、光華商場、忠孝新生站
(2022/4/19)
按讚加入粉絲團延伸閱讀
- 【懶人包】貓大爺新店線美食特輯:小南門站、古亭站至新店站與景美夜市 (2023) 5872
- 【台北南京復興站美食】日本名古屋鰻魚飯名店備長來台灣開設海外店,鈴成 2023:把鰻魚飯變成快餐,還可以雙拼牛豬雞肉,價錢很平價不收服務費 5888
- 【台北小巨蛋站美食】與眾不同,加皮蛋的涼麵,三合一湯不夠看來個四合一湯,阿成川味涼麵 2023:不只賣涼麵還賣粽子、碗粿、什錦麵 5890
- 【台北小巨蛋站美食】佳味涼麵 2023:老字號人氣涼麵 279
- 【懶人包】貓大爺台北市精選涼麵特輯 2023(16家):天氣熱就想吃涼麵,相傳是武則天發明的呢! 5875
- 【懶人包】貓大爺新蘆線美食 (上):松江南京站、光華商場、忠孝新生站 (2023,34家) 5889
No Comments